查看原文
其他

我院品牌学生活动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十佳优秀推荐案例”

    7月1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承办的“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大会上,发布了“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我院的“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暨大学生遗产保护提案大赛”因为“以竞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跨界合作提出创新保护方案服务遗产地发展”而获得全球十佳优秀推荐案例之一,面向全球进行经验分享。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致辞



“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暨大学生遗产保护提案大赛”展示


据悉,本次“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国际征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发起,聚焦世界遗产教育领域的跨界合作与模式创新,以全球示范性为核心标准,以创新性、合作性、科技性和可持续性的基本要求,从全球五大洲近百个案例中评选而出,它们从终身教育、遗产数字化、网络科技、文旅发展、世界和平、社会融合、哲学等不同角度勾勒了一幅较为完整的未来世界教育发展的可能图景,代表了各个创新领域已初见端倪的新趋势,为探讨未来世界遗产教育发展提供了的重要参照系。


“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评选要求




活动概况


我院的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暨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教席、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主办,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团委、学生会承办,曾先后得到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代表处、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司等多个单位指导的一个全国性大学生竞赛活动。自2008年创办以来,活动至今已顺利举办十届,成为国内大学生遗产教育品牌活动之一


第十届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暨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合影


本活动旨在通过“提案竞赛”的形式激发大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关键问题,并自己动手深入遗产地实地调查,提出解决遗产保护利用矛盾的具体方案,将遗产教育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通过校内初赛、全国初赛、全国决赛等层层选拔机制让大学生对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并通过专家讲座等形式提升大学生关于世界遗产的理论水平,以优秀提案交给遗产地管理的方式促进知识转化,以社交媒体广泛传播的形式推动面向更广泛公众的世界遗产教育。


参赛选手现场提案竞赛


本活动通常包括世界遗产专家讲堂、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和跨学科对话三部分。其中,世界遗产专家讲堂已有来自UNESCO、IUCN、ICOMOS等国际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以及敦煌、泰山、九寨沟、武陵源、鼓浪屿等世界遗产地的48名专家进行主题报告,已经成为国内遗产保护利用跨学科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由全国各地高校分别通过校内初赛、全国选拔赛、现场决赛的组织形式,由考古、建筑、生态、地理、旅游、规划等遗产相关专业在校本科生组建跨专业队伍,每年以不同的主题围绕遗产保护利用提出创意策划提案,最后通过现场汇报答辩、专家评审等环节评选出优胜队伍并给予奖励。然后,将优秀成果转交给世界遗产地管理者并通过微信公众号面向公众进行推送。迄今累积315所高校,978支队伍,5000多人次参加了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1500多名老师、学生到全国总决赛现场观赛,共有85份世界遗产保护利用提案获得不同级别奖励,120份优秀提案转交给世界遗产地管理者,部分已经被采纳利用。相关优秀提案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篇均阅读量均超过1000次。同时,该活动自举办以来,已经得到了遗产管理相关国家部委与行业协会的支持,得到了企业的赞助支持,形成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跨学科对话是由来自遗产保护与遗产利用两个相互冲突的专业学生代表组成代表队就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相关冲突问题进行对话交流,推动形成跨学生共识,此项活动以不定期形式开展。


世界遗产专家讲堂


评委点评


本活动通过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的引导,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世界遗产相关专业知识,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去主动思考与探索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方法,并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力将世界遗产教育走向社会公众,同时也将大学生的智慧转移给遗产地管理者,推动世界遗产地保护利用实践。



活动亮点与特色



01

创新性

在遗产教育的理念与方式上进行创新性探索


# 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

世界遗产教育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问题,受现行大学学分设置的限制,很难在高校以系统、全面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世界遗产教育,本活动通过激发大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并自发组成跨学科甚至跨院校的团队深入世界遗产地现场调研,同时通过决赛现场的专家讲座、现场汇报答辩等环节,让大学生以主动学习的心态去向竞争对手学习,使遗产教育真正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 促进遗产教育的多学科交流

遗产保护利用牵涉复杂的利益关系,不同利益主体、不同学科背景对遗产价值的认识与理解,对遗产保护利用的立场不尽相同,本活动要求所有参赛队伍必须是由跨专业的学生组成,同时通过跨学科的对话交流,跨专业的专家学者演讲,以及不同遗产地类型的管理者分享等形式推动世界遗产教育的多学科、多视角融合。


跨学科对话交流


# 以提案竞赛的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

为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活动采用了提案竞赛的方式来推动世界遗产教育。活动要求所有参赛的高校必须组织校内初赛并挑选出一支代表队参加全国初赛,经评委书面评审后,挑选出10支队伍进入现场总决赛,经过现场汇报展示与答辩,评选出优胜队伍并通过社交媒体传播优秀成果,通过这一系列的赛制设计来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来提升遗产教育的效果。



02

科技性

利用创意和科技等手段去挖掘和传播遗产价值


# 活动主题关注智慧技术并持续选拔技术应用相关提案

在2015年的第四届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暨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中,当年主题为“智慧技术遗产保护”,在深圳泰久科技公司的赞助支持下,全国的参赛选手围绕如何利用智慧技术促进遗产保护利用提出了各种创意方案。此后,每届大赛方案中,均有不同的代表队在遗产保护利用提案中提出利用AR、VR以及其他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来促进遗产保护利用。


# 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广泛使用现代传播技术

活动迄今已举办十届,每一届都致力于聚合搜狐网、南方日报等公共媒体与各高校、各遗产保护利用组织等机构自媒体的力量促进学生提案、论坛观点等项目成果以及各个展示遗产地价值的传播。同时,自新冠病毒疫情以来,为保证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论坛作为一个遗产保护利用的交流平台的连续性,也为了进一步消融遗产保护利用探讨的边界,促进遗产价值与遗产保护利用成果的大众化传播,第九届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论坛采用线上会议与实时转播结合,线上的观众都能够向嘉宾和参赛者提出疑问并获得即时解答。



03

合作性

以多方合作机制与模式创新推动遗产教育发展


活动推动了遗产保护利用多个利益相关者的合作

本活动由高校发起,但联合了国际组织如UNESCO、ICOMOSO、IUCN,国家主管部门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保护地管理司、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司以及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行业协会如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等的指导,同时也将一些代表性世界遗产地如泰山、九寨沟、武陵源、鼓浪屿等地的管理者参与,还凝结了一些科技企业对活动进行赞助支持,如深圳泰久信息科技、广州三川田等公司。


IUCN专家讲座



九寨沟管理局代表分享遗产地管理经验


活动推动了遗产保护利用跨学科专业之间的合作

本活动组织过程中,参赛的学生代表队必须是跨专业共同组织,包括但不限于考古、建筑、历史、地理、规划、旅游等专业的大学一年级以上学生,由他们共同组成3-5人的代表队对某世界遗产地进行现场调研,然后共同撰写提案报告,在最后的决赛环节,还必须共同汇报展示与回答评委提问,通过这种组织形式,推动了遗产保护利用的相关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活动推动了遗产相关专业优势高校之间的合作

本活动鼓励跨校、跨专业间的选手组队参加,通常是由具有遗产相关专业优势学科的高校来组织校内赛,不同院校最后因为决赛走到中山大学现场,促进了不相关高校间优势学科间的交流。



04

可持续性

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推进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活动本身的可持续性

从活动主题的生命力来看,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的问题是一个没有终结与边界的问题,广泛且富有话题性,也容易引起公众关注,激发大学生探索未知的热情,在过去成功举办的十届活动中,活动主题从“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这样的一般性话题发展到近几年的“世界遗产与社区发展”、“世界遗产保护利用与社区可持续生计”再到“世界遗产与目的地韧性”这样的专业性话题,学生们的创造性不断提高,专业性也日益增强。





部分参赛作品展示


活动经费的可持续性。活动创办最初是由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区政府全额赞助主办,后来由中山大学相关部门每年给予经费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张家界武陵源区政府、深圳泰久科技、广东丹霞山管委会、广东开平碉楼管委会等多方的赞助,每年保证稳定的运行经费,使活动得以持续。


对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根据活动要求,每支参赛队伍必须深入遗产地进行现场调研,围绕遗产地保护利用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比赛结束后,活动主办方将优秀成果反馈给遗产地管理者,供他们的实践工作参考,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广泛传播该方案,增进利益相关对方案的理解,促进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05

示范性

活动模式具备一定的国际推广价值和示范意义


本活动的“专业指导、青年主导、多方参与、多元传播”的整体模式具有国际推广和示范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权威机构与知名专家的专业指导。为保证世界遗产教育的方向正确性和专业性,本活动从第一届开始就邀请了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的相关权威机构如UNESCO、IUCN、ICOMOS以及国家部委机关的指导,也邀请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学者和泰山、九寨、张家界武陵源等著名遗产地管理者对大学生活动进行指导。活动的策划组织、过程跟踪以及现场举办都由学生主导完成。本活动具体承办由学院的团委、学生会负责全部运营过程,参与事务过程本身就是世界遗产教育的一种方式,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与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有企业赞助、学校资助、遗产地参与、国内外专家支持的多方参与模式。本活动举办过程中,既有学校的经费资助,也有旅游、科技类企业的赞助,还有各个世界遗产地管理者的参与,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参与,将多个利益相关者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团结到一起,产生了积极效果。本活动有专家、学者和管理者向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播,也有学生成果向遗产地管理者的知识传播,也有大赛优秀成果面向社会公众的传播,形成了世界遗产保护利用问题的多元传播。



历届获奖团队合影




您可能错过的精彩




  党委委员讲党课 | 罗秋菊:认清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
  党委委员讲党课 | 何莽:新时代重大国家战略下的康养实践
  我院会展系本科生党支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撰稿:旅游学院团委
编辑:苏思晴
初审:刘俏芬
审核:徐永怡
审核发布:张东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